一场大败,迦太基签订了屈辱的和约。
“罗马能经历一百次失败,依旧血战,不签订和约;可是迦太基只要是经历一次失败,就是求和。
罗马能失败一百次,可只要有一次战斗胜利,就是能彻底的翻盘;可是迦太基,哪怕是胜利一百次,只有要一次失败,就是彻底败北。
罗马能血战不断,哪怕是国内人口损失惨重,依旧是能血战不断;可是迦太基可能因为战争,损失了一点金币,就是屈辱求和。”
战败了,看着屈辱的合约,汉尼拔无奈的控诉着,好似一个末路英雄。
他想要再战,只是迦太基的国民不想再战了。
他想要血战到底,不灭罗马誓不罢休,可是可是迦太基国民却是喜欢和平,哪怕是这种和平是屈辱的。
看着电影中的这一幕,很多观众都是心中堵得慌,难受至极。
战争结束了,迦太基开始重建,而他却不得不走上流亡之路,在国民眼中,他不是英雄,而是引发战争的罪人。
一个将军最悲剧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一个将军为了祖国而奋斗血战,可是最后,却被祖国出卖,被人民出卖。
最后,很多迦太基人想要逮捕他,送给罗马人,讨好罗马人,他只能是流亡;只是天地之大,再也没有他存身之地,最后他喝下了毒药,选择了自杀而去。
他年纪大了,不想被关在笼子中,押解到罗马受审。
看着这一幕,很多的观众眼圈变红了起来,似乎悲伤至极,悲伤着这位英雄。
主角死亡了,电影该结束了。
只是没有结束,接着第三次战争爆发了,罗马大军围攻迦太基城,而这时迦太基人开始爆发出了爱国情操,积极抵抗罗马军队。只是可惜了……
有种爱国,叫垂死挣扎;
有种爱国,叫死到临头。
很多人多数时刻是不爱国的,只有到了死到临头,到了垂死挣扎时,才开始爱国。
就好似历史上的崖山一般,在崖山之战,宋朝军民拼杀的最有血气,最敢于战斗。若是宋朝军民将这股血气,用来对付蒙古大军,十个蒙古大军都是被团灭了。只可惜,只有在崖山时,只有在死到临头才有血气,才有爱国心。
可是已经迟了……
最后第三次战争爆发了,迦太基城毁灭,一场大屠杀发生了,相当于另一个版本的南京大屠杀。
六十万人口中,五十万被屠杀殆尽,只剩下五万被贩卖为奴隶,迦太基不复存在。
似乎为了渲染悲壮,整个街战场景,血战场景,拍摄的分外悲壮,让在场的观众看着,恍惚之间,想到了几百年前,满清入侵时,在扬州制造的那场大屠杀一般。
这是一部西方的历史剧,又是两千多年前。
似乎距离现在,很是遥远,很是模糊,可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实。
看着这一幕,总是能回想起满清入侵时,扬州十日屠。
后来清史专家、满学会会长阎大汉奸,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中所言,将“为什么60万人的满族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汉族”归结为6个字:“天合、地合、人合”,“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杀人”。这是从宏观上来看清军军纪。联系到扬州,阎崇年认为,“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满清很幸福,有阎大汉奸洗白;
而罗马人很悲剧,没有人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