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地球舰队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则是,哪怕就是这样巨大的创伤,其实对于钢铁战星来说,也根本就不算什么,最外层的合金甲板就有着二十公里的厚度,这仅仅一公里深度的锥形创伤,对于钢铁战星来说当真是连点皮肉伤都算不上。
而为了换取这点微不足道的损伤,地球舰队付出的是全部攻击力量,那些被附带摧毁的亚光速飞船,根本就不被地球舰队看成是战果,因为这些玩意儿实在是太低端、太廉价了,摧毁它们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实事求是地说,与其挖这么个大深坑,还不如摧毁一门超光速炮呢,至少那玩意钢铁战星没有自行生产的能力,打掉一门少一门,但是这个超级大坑,别看块头大,等到钢铁战星回头腾出时间的话,动用大量维修机器人进行修补,用不了一天时间就修补完毕了,无非就是消耗点材料和能量罢了,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地球舰队之前不是不想选择更加高效、更加有效果的攻击方案。
完全是因为钢铁战星采用的是彻底的龟缩战术,之前在钢铁战星表面的合金装甲层上,所有的重要设施都已经被收缩到了装甲层地下深处。
那些防御罩的激发释放装置、那些外置的雷达探头,还有那些超光速炮设施,钢铁战星在之前都通通隐藏了起来,留给地球舰队的攻击无标就只有这光秃秃一片的合金装甲层了,地球舰队面对这种状况,也只好徒呼无奈的铲地皮了。
现在随着钢铁战星开始进行反击,地球舰队眼前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战目标,那就是那些冒过头的超光速炮!
如果钢铁战星在完成一次攻击之后,没有立刻将这些超光速炮重新收回合金装甲层深处的话,那么一旦对相应区域展开攻击的话,无疑就将取得非凡的战果,造成钢铁战星大量的超光速炮的毁伤。
毕竟现在钢铁战星没有启动多层能量防护罩的防御功能,那些超光速炮表面虽然有着一层亚光速飞船的遮蔽,大量的亚光速飞船更是开始围绕着超光速炮周围,形成了厚实的肉盾防御圈,但是这些亚光速飞船船体的防御力量终究还是相对有限的,地球舰队定点发起突袭,只要是集火了足够的攻击力度,还是能够摧毁这层防御,从而给预定目标造成严重损伤的。
但是,眼下抵近钢铁战星的地球舰船数量有限,一个波次能够发动的攻击有限,如果对那些超光速炮目标进行攻击的话,势必要严重影响之前的攻击目标,甚至丧失掉继续对“坑中之王”继续发起进攻的机会。
毕竟,能够在钢铁战星身上挖出一个千米深坑,老实说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机会相当难得。
而且地球舰队之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开挖深坑,其实也不是没有计较的。
之前地球舰队和钢铁战星也是有所交锋的,积攒了钢铁战星大量的相关资料,对钢铁战星的底细,地球舰队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这次开挖坑中之王,选择的坐标点就是之前地球文明在和钢铁战星交战中发现的一个重要节点,怀疑这处位置的深处地区,可能隐藏着钢铁战星的一些重要内部设施,之前在攻击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量的复杂结构,一些已经被摧毁的管线设施等等,可见成果并不仅仅只是挖了一个大坑那么简单,如果继续集火深挖的话,未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和突破,给钢铁战星带来重大损伤。
当然,这个重大成果肯定也是重大的有限的,因为在钢铁战星表面装甲层的二十公里厚度范围内,任何目标即便是再怎么重要,终归也都是并不重要的,并不能真正的对钢铁战星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问题是这里终究也是一个有潜力的攻击目标,一旦选择了对新的目标发起攻击的话,这个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就废掉了,想要重新挽回的话,需要支付的时间成本、火力代价成本都是极大的。
经过地球舰队的分析,对于钢铁战星每一个超光速炮目标进行攻击的话,想要达到一击摧毁的效果,地球舰队对每一个目标点都要进行一百发超光速攻击集火,集火力度小了的话,很有可能摧毁了外围的肉盾防御,对真实目标反而起不到什么效果,那就平白浪费火力了。
地球舰队总共也就一轮不到五万发的攻击火力,分配在超光速炮的目标上还不足以全部集火已经暴露的超光速炮目标,介于钢铁战星很可能玩些部分继续龟缩隐藏、部分则重新冲能激发的把戏,一旦准备对新的目标采取打击的话,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成果、取得数据,地球舰队最好是将所有的火力都倾泻在新的目标之上,这样原有的战果自然也就白费了,钢铁战星肯定趁机调动亚光速飞船,将之前暴露的区域重新充填起来。
面对着新的攻击方向的选择,地球舰队一边快速对舰炮进行充能,一边进行了紧急的探讨,最终在舰炮充能结束之前,取得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放弃原有目标,选择超光速炮作为新的目标进行攻击。
选择这个进攻方向,对于地球舰队来说原因很明确,因为原有的目标真的是潜力太小了,能不能取得有效战果是件很难说的事情。
甚至哪怕这个大坑继续再挖下去,真的破坏了钢铁战星的某些重要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是不是不可修复的,这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