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掌上书吧 > 新三国策 > 第七十三章 九死一生

第七十三章 九死一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始至终都在节节进攻的周泰已无法止住自己战马前进的脚步,他的整个人仿佛自动送入对手的大戟下一般。

情急之下,周泰也顾不得姿式如何,一个懒驴打滚从马上翻落地上,方才险险的避过太史慈这一杀着!

再起身时,周泰的脸已涨得通红,在以逸待劳对手又重伤的情况下,自已竟然被逼落马下这面子实在丢得不堪,周泰恼羞成怒,大喝一声,两臂挥动如双斧如鲛龙出海一般,猛扑向旋涡中的太史慈。

太史慈见周泰斧来,正要翻戟抵挡,却不料突然间后背处一阵疼痛,身形一滞,戟法也慢了下来。

这是方才全力一击牵动了箭伤!

就在这片刻的迟缓,周泰锐利的斧锋已闪着寒光到了眼前,刚劲的斧势一下扫到胸口,太史慈吃劲不住,只得也弃了战马,向后翻落到地上。

周泰得势,冷笑一声,大喝道:“留下性命!”

话刚喊出,周泰就觉得眼前一花,却见太史慈手里一扬,一张明晃晃的弓箭已擒在手中,弓弦响处,一支利箭直取周泰面门。

用斧挡开已是不及,周泰急低头躲过,刚一抬头,却是又一箭射向咽喉,周泰只得一个大哈腰,狼狈不堪的闪躲过去,再一次挺身而起时,太史慈第三箭又持在手中,这一次的方向径取周泰的腹部,周泰再想俯身避过已不可能。

就在周泰闭目等死之际,那厢孙权紧盯着早看得真切,身旁的孙军兵卒也一直张弓以待,看见两人先后从战马上翻落拉开了距离,孙权一声令下,数枝箭矢顿时破空射出。

面对射来的漫天箭雨,太史慈纵有万般的本领,也躲不开去。

刹那间,太史慈身上又连中四箭,已是强弩之末的他再也坚持不住,身躯斜斜的倒下。

“将军!”仅剩的二百士卒惊叫出声,在太史慈身后观战的黄楚俯身扑上,挡在太史慈身前。

黄楚大叫道:“快送将军突出去,这里有我断后!”

一军卒呐喊道:“我们跟敌人拼了!”

黄楚挥刀挡开箭矢,怒喝道:“现在我说的话就是军令,你们谁敢不听?”

说罢,黄楚舞动手中刀迎着逼近的敌军而去。这一刻他的耳边响起兄长黄越的话语:“照顾好太史将军,不要让敌人的冷箭伤了他!”

“大哥,我负了你的嘱咐,将军被敌人射伤了——,大丈夫一诺千金,我负了一次,我决不负第二次,就算拼了性命,我也要让将军突出去,啊!”黄楚大叫一声,挥刀杀入敌军之中——。

云岭旖妮的风光遮挡不住甘宁急冲冲的身影,在辞别高宠后,甘宁率一千锦帆将士从鸠兹一带登陆,随后沿着水阳江、泾水向上游搜索。

“前面就是云岭了!快一点划。”甘宁大喊道。

“将军,你看!”一名眼尖的士卒叫喊起来。

甘宁顺着手势看去,却见前方的河谷开阔地上,五六个浴血的士卒携扶着一个被箭矢射的象刺猬一样的人蹒跚而来,而在这五六个人身后不远处,一群孙策军兵卒正紧紧追赶。

“是子义!”甘宁虽然没有看清楚人的模样,但直觉告诉他中间的那个人就是太史慈。

“快去接应!”甘宁大喝一声,不等战船靠岸,便纵身跳下船头,踏浪而行,后面的锦帆军将士见主将冲出,也是个个争先跳下,在齐腰深的河水中趟步而行。

一看到泾水中战船上飘扬的“甘”锦色旌旗,周泰就知道截杀太史慈没有希望了。

方才若不是黄楚的死缠,自已本可以很快的追上太史慈的,这一路上,死在自已斧下的敌军兵卒已不下百人,想不到就是这片刻的延误,使得整个围歼计划功亏一篑。

“撤——!”周泰很不甘心的下令道。

甘宁是高宠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有这样的对手在,周泰知道硬拼会是什么结果。

“子义怎么样了?”能够接应着太史慈,甘宁先是一喜,待看见太史慈后,心头却又是一沉,太史慈负的伤实在太重了,面如金纸的他深陷昏迷之中,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建安三年七月夏,高宠军回师过历阳。

历阳,又名“亚父城”,乃是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的故里,闻知石印山失守后的高宠经过此地,感受到的是一如项羽当年失去范增后的懊悔与惆怅。

“将军用兵,非奇即险,如此虽能屡破强敌,却也可使已军陷入困境,倘若一旦被敌利用,则后果不堪矣!”鲁肃冷静的表情和毫不留情的谏言这些天来一直索绕在高宠心头。

回头再看当初作出的北伐决定,其中确实有诸多不曾注意到的隐忧存在,皖城的李术刚刚归降,其心未固,如果能够选派一员得力大将出镇皖城,相信完全可以避免这一次的皖城兵变;而东线石印山方向,自已又过于依赖关隘的险要和霹雳车的威力,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在战场上所起到的作用。

只有人,才是战场上的灵魂。

人可以发动战争,当然也可以左右战争的走向。

虽然太史慈的能力无须质疑,但一个人若是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久了,难免会生出厌倦来,太史慈就是这样,对于石印山的重要性,太史慈自然是知道的,但长久压抑在心头的那一股热血与冲动却又在时时的诱惑着他。

而在这个时候,高宠却一次次的放弃了他。

所以,当祖郎并不高明的伎俩实施时,渴望荣耀的太史慈已失去了辨别的能力。

石印山的失守,虽然说太史慈要负很大的责任,但身为一军统帅的高宠,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或许,是因为打退孙策和黄祖的喜悦让高宠放松了警惕,又或许是徐庶、刘晔等谋臣的没有及时劝诫,年轻的他还没有学会去揣摸属下的心思,还不知道适当的轮换对于调动将领积极性的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宠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现在,追悔这一切都已没有了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弥补过去的失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