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叙旧之后,杨可世和杨凌便彼此相互告别,军务在身,也没有说过多的留客吃饭之类的话语,至此时节,杨凌所部五个指挥两千六百余人全部撤出易州城,但是他们的使命没有结束,而是全军向涿州而进。
杨凌所部,位置是极为尴尬的,以前杨凌作为都头的时候乃是直属杨可世麾下,可是后来,直接听命于童贯,直到现在,与童贯可以说已经撕破了脸皮,背后站着的人乃是老忠相公,这个时候,他并没有真正的属于径源军麾下,说起来,倒有些类似于**团的味道。
两千多儿郎,有一些大杂烩的味道,表面上看起来是各方兵马都有,这种军队,在这个时代本来应该是没有多大战力,碰上一个正规建制,几个回合就是四分五裂,可是从上自下,每一人都是士气昂扬,行军之间宛然犹如经历过无数次厮杀的强军模样。
这一切无非就是前方那个看似销瘦的都指挥使赋予这支大宋军队的新生,杨凌的身边,马小英自始至终都是陪在他的身边,行军之中,总是咬牙跟随,厮杀汉对此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杨凌本来就已经算不得上健壮,身边的女娘虽然是穿着戎装,可是依旧掩盖不住那苗条的曲线,是个傻子也能看出来性别。
每日行军,杨凌比马小英更加不堪,毕竟是后世觥筹交错的灵魂,虽然是已经逐渐的习惯了军伍生活,可是依旧需要日子打熬,每到安营扎寨时分,下了马双腿几乎都在打颤,两腿之间,被磨得鲜血淋漓,第二日行军,新肉还没有长出,又是添了新伤。
可即便是如此,杨凌依旧是一声不吭,麾下将士打死打生的情景经历得比他还少了?若是这一点苦处都不能咽下,还有什么口气敢说在这风云际会改变时局。
两千余人,护在杨凌最里间的自然是汤怀所部两百亲军,这些亲卫都是最能打熬的,这个时候,杨凌所系已经是此君灵魂所在,出不得半点差错,最前的乃是罗延庆所部指挥营。
其后便是岳飞和薛永两部,殿后的便是雷远文的重骑,居中的乃是方从老种相公所处调拨而来的五百径源军甲士,以前是叫径源军,可是现在,也不知道叫什么军,杨凌对此也是有些无语,毕竟一只部队没有番号,就少了一些凝聚力,假使杨凌身死,这支军马便是立刻分崩离析。
这一点从很多历史上的例子便可以看出,一些强军虽然说前辈亡故,但是其番号还在,总会有后来人将其大旗扛起来,往往一军当中血勇军魂会延续百年都不是问题。
北宋灭亡之后,西军便是如此,这支军马虽然说在遭到女真南下,菁华到损失十不存一的情况下,依旧在为汉家存亡挣扎出一条生路,直到后来的南宋灭亡,于合川钓鱼城,炮击死蒙古大汗蒙哥,数万军民在钓鱼城屡屡大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前仆后继几代守将,在南宋灭亡仅剩这一座孤城的情况之下,坚持了十几年,最后打得弹尽粮绝,守将这才以保全全城军民性命为条件,开城投降,在其中依旧可以隐约见到当年西军的影子。
杨凌这几日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番号一事必须尽快上报敲定,不过要自成一军所面临的问题又来了,这就意味着杨凌又要扩编,靠什么扩编?只有不断立下大功,才能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