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说完,张荣已意味深长地打断道:“青羽和聂泽,皆非风人,但倒戈风国之后,现已是风国堂堂的将军,可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骂过他们?此战,莫国必亡,大将军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为家人们争取一条活路啊!”
张荣的这番‘肺腑之言’算是彻底把李进的心打动了。倒戈向风国,之所以不容易留下骂名,因为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遵从天子,回归天子帐下。
有当今天子这个金字招牌在,投靠风国就等于是应天子之召,弃暗投明,重归正统。
再三思量下,李进的心里已然接受了张荣的劝见,只是……他眉头大皱,低声问道:“可是我现在若投靠风国,家人们怎么办啊?大王又怎会放过我的家人?”
张荣乐了,说道:“我不是说了吗?大将军的家人由我来照顾,绝不会有任何闪失。”话已经说到这里,他不再隐瞒,正色道:“其实,我与风国早有往来,我家中便住有‘风国使节’,我的家人已在‘风国使节’的帮助之下秘密转移到安全之处,如果大将军肯听我之劝,随我一同降风,我现在便可派人回都,转告‘风国使节’,保护好大将军的家眷。”
李进难以置信地看着张荣,这只老狐狸,好重的心机啊,竟然早早的就和风国私通,为他自己留退路了。
不过现在已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关切地问道:“风国使节肯……肯帮我吗?风国会接纳我吗?”
张荣拍着胸脯保证,说道:“大将军尽管放心!大将军在莫国德高望重,一呼百应,日后风国接收莫国之时,很需要大将军这样的人才坐镇莫地,代替风国治理,风国在宁地扶植的蔡家就是个最佳的例子。”
这翻话李进是相信的,而且蔡家在风国宁地确实做得风升水起,赚足了实惠。
他眼珠连转,又寻思了半晌,他拱起手来,冲着张荣深施一礼,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多谢张大人开导,我倒戈风国一事,还要多多倚仗张大人出力啊!”
李进被张荣成功劝降,决定投奔风国。
在莫国,他觉得自己的威望比张荣要高得多,现在可以借着张荣做跳板,日后,自己也很有可能会成为风国第二个蔡颂,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但张荣也不是傻子,他有他的想法,自己劝降李进,这个功劳太大了,对风国意义深远,作用不可限量,也足以保证让自己坐稳风占莫地的第一把交椅了。
李进和张荣,都是十足的小人,自私自利,又各怀鬼胎。
由于顾忌家眷的安危,李进止住败势后,没有马向风国倒戈,而是先在原地驻扎,并拜托张荣,派人骑快马赶回都城,联系风国细作,先把自己的家人保护好。他自己也正好趁此机会,把更多被打散的兵将收拢回来。现在,他麾下的将士们就是他投降的本钱,收拢的兵力越多,投靠风国时所能得到的功劳就越大。这一点李进还是明白的。
且说唐寅那一边,攻打己方的莫军其营地突然大乱,喊杀四起,随后还着起大火。不知内情的风军将士完全被莫营的突变搞蒙了,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有人第一时间便提出莫营肯定是遭到己方军队的偷袭,现在己方应该马出击,进攻敌营。不过聂泽则表示反对,他觉得己方的水军已然全军覆没,不可能再把军队运送到南岸,己方的军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的去偷袭敌营,这很可能是莫军自己搞的把戏,其目的就是引己方的军队出营一战。
这也不能怪聂泽谨慎胆小,耽误了大好的战机,平原军和飞羽军的偷渡实在太出人意料,即便风军自己这边也没有预料到。
风军将士们隔岸观火,看着莫军自己折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聂泽也看出不对劲了,如果莫军只是演戏,那不可能把自己的整座营地都放火烧掉,那投入的成本也太大了。
直至平原军和飞羽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风军这边才算搞明白,原来真是己方的军队成功偷渡到南岸,一口气,把莫国的中央军杀了个大败。
随着平原军和飞羽军的到来,让受困于镇江水师大营的风军将士们欣喜若狂,人们总算重新看到了希望,甚至还有直接向莫国都城推进的可能。
好事成双。平原军和飞羽军与唐寅一众汇合不久,战败的莫军突然派来使节,表示大将军李进和太傅张荣愿意率残兵向风国投降,还望风军接纳。
听明莫军使者的来意,唐寅大喜,如果李进和张荣能率军投降,对莫国不仅是兵力的损失,更是士气的沉重打击,对己方太有利了,只是,他不确定的是李进和张荣到底是真降还是诈降。
他对莫军使者提出,如果李进和张荣真愿向风国投降,那么就让他二人亲自前来负荆请罪,只要是真心投诚,自己定既往不咎,还会重重奖赏他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