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市场是美国人的底气,而新世纪之初,正是美国游戏市场开始崛起的时候。微软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游戏主机市场可以说非常聪明。如果做的好的话,他们的游戏机可以借此机会一下子成为新的游戏产业霸主——这可能也是微软最一开始的计划。
当然,他们这个想法是很美妙的,但是做到却就难了。
“微软的计划不错,想要借助美国的游戏产业崛起,这是个好想法。可是问题是,微软想要做主机,却缺少足够的帮助……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
游戏市场现在大体上只有两家主机公司,可是在第三方游戏商的支持上,索尼却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因任天堂本身就是最好的开发商之一,自己制作游戏能力强,所以对第三方态度差,不重视第三方导致了第三方倒向索尼,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索尼自己的策略原因。
索尼本身对于制作游戏不擅长,他们虽然自己制作主机,但是主机平台上的游戏主要靠第三方公司提供。而索尼认为,主机可以卖的赔钱一些,这不算问题:用户买了主机之后还需要买游戏,而索尼作为PS2这个平台的拥有者,可以找那些想要在PS2平台上开发游戏的公司要钱,坐地分赃的抽成就可以把亏损的钱弥补回来,这就可以让他们赚钱了。
游戏机便宜,卖的就多,卖的多了市场就大,就有更多的第三方加盟——这样的做法使得索尼几乎控制了所有的第三方游戏厂商,也是微软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
“对于主机平台,索尼非常看重。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出现竞争者,其他的对手一向会被他们针对。世嘉当年的事情就是个例子:他们的主机没有任天堂的游戏性和乐趣,第一方游戏卖不动。而第三方游戏又弄不到足够的支持者,主机有了也没用。世嘉就是这么完蛋的,他们没有争过索尼。而现在,他们这一套肯定也会用在微软身上。”
面对竞争者,RB人不可能傻到任由美国人和自己竞争,他们肯定也会暗中下绊子对付微软。当年对付世嘉的办法,索尼再次拿了出来:只要抓住了第三方游戏供应商,微软有主机也白费。而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微软有着美国人一贯的经商模式,他们没心情像任天堂一样深挖游戏的娱乐性,一上来就简单粗暴的拼机能,这才是他们的风格。
微软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虽然收购了棒鸡,自己也制作了光晕系列游戏,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寄希望于第三方游戏厂商的支持。X-Box的软件环境主要以WIN2000和DirectX 8为核心,就是为了大幅降低游戏软件的开发难度,减少成本投入,吸引第三方厂商加盟。
可是即使如此,他们的做法也没有太好的收益:因为对那些游戏开发商来说,游戏开发难度并不是最大的拦路虎,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在于:如果和微软合作了,索尼会怎么想?
“RB游戏市场现在占据全球的四分之一,但是RB开发商创造了全球超过一半的游戏产值,而且拿走三分之二的利润。无论是市场规模,制作能力,还是游戏文化上,RB人都绝对不容忽视。更别提他们在欧美的第三方游戏厂商那里一样也有重大的影响力。想要进军游戏主机市场,微软就得拉拢第三方开发者——这并不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索尼在游戏市场里面威风实在太大了,就算是第三方开发商对于索尼的权利金制度早就心存不满,也没有谁敢于反抗索尼。况且以微软是没有进入过游戏机市场的外行人,就算是真的有顶尖游戏公司愿意投靠微软,他们也未必看得出来,未必抓得住机会——恶性循环下,也会客观上降低第三方对他们的信赖程度。因此上说,我敢断言微软的开拓之旅不会特别顺利,他们会遭遇到很大的危险和麻烦,而我们雪中送炭给他们带去帮助,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需要我们。”
杜立鼎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微软进军游戏市场的尝试遭遇到了怎样的失败:第三方游戏市场现在基本上是索尼一家独大的局面,大部分的游戏厂商都不敢得罪索尼,而且微软作为一个美国公司,本身被RB人视为威胁,他们想要在RB发展步步受阻,而回到了美国,大部分美国厂商又毫无节操,热衷于跨平台,这也使得Xbox发展并不顺利。
“微软的问题其实很大,他们现在找不到足够的第三方合作者。所以,这是一个我们的机会——也许我们可以和微软合作一把。现在的微软急需帮助,他们需要一个雪中送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