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小梅创立的技术研究公司,经过小梅的努力,也终于成立了。
“就起名叫‘智四方’吧!”当小梅询问新公司打算起什么名字时,张小智回答。二维,是平方,三维,是立方,咱的公司好歹得四维吧,嘿嘿。
公司创立之初,只有250万元资金,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但是张小智有信心让这家公司逐步赚到钱。
“我既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又有国际领先的加密技术,完全可以做一些产品出来卖呀!”他对此很有把握。
张小智考虑研发的第一个项目,是“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
市场上现在流行的所谓“扫地机器人”,实在是对不起机器人这三个字。它们甚至连“伪智能”都谈不上。
用户反应,花两千元台买扫地机器人,比自己花几十元雇个小时工的效果差太远了。
一方面,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果很差,它所过的地面干净程度只有人工的70%,所以人不得不再扫一次。
另一方面,它的智能程度太低。常是不断的在扫过的地方转圈圈,没扫过的地方却不去扫。所谓智能防撞形同虚设,经常把自己撞坏。
一些用户甚至投诉,它常在很宽敞的地方自己卡住,嘀嘀声报警,停止工作,而且有的时候撞到墙了也不会弹开,顶着墙空转。
张小智的扫地机器人,具备了“初级智能”。并不是它自身强大,而是扫地机器人把环境数据通过网络传到了中心服务器上。
通过机身上的摄像头、距离感应等十几个传感器,扫地机器人每秒钟都能收集大量的环境数据。
但是,假如有几万台扫地机器人同时发送海量数据让中心服务器处理,岂不是需要耗巨资购买高性能的服务器?这高额的成本张小智哪里承受得了。
世界上没有愿意赔钱做生意的人。张小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他预设了几千种“模式”,存储在扫地机器人上。
机器人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是经过这几千种“模式”过滤、精简的,经过初步的抽象、归纳、分析,需要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只是原始数据的百分之一。
这些模式,是会通过网络随时增加的。将来,随着销量增加,扫地机器人遇到更多的复杂情况,张小智会陆续总结出更多的“模式”在线更新每一台扫地机器人的。
这才叫智能!
这些扫地机器人的真正大脑,是张小智提供的运行着智能程序的服务器!
在几名“智四方”第一批员工的帮助下,第一台“z系列”扫地机器人上考场了。这台机器人是拿普通的扫地机器人改装的,功能上很不完善,主要是为了测试“智能”程度。
“清洁度从70%提高到了82%!”一名身浅蓝色穿员工服的技术员向大家报告。这个不稀奇,毕竟扫地功能还是原来的普通扫地机器人的,智能程序帮助不大。
“复杂环境处理能力提高了1600%!是16倍!我真的没看错!”当扫地机器人穿过满地的杂物后,这位技术员惊讶地报出了数据。
“清扫覆盖度从原来的80%提高到了99%!”又一项惊人的数据出炉!
这覆盖度,是越往后越难提高。如果覆盖度只是从80%提高到90%,是很容易的,但是想从90%提高到95%,就难比登天了。
从95%提高到99%,是从来没有工程师敢想的,他们根本就不会给自己设定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