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宋朝,还有蒙古人可以求援。虽然之前蒙古和金国之间是死敌关系,可是听说蒙古人和王金龙之间的关系也很恶劣,万一成吉思汗觉得王金龙威胁更大,真的帮金国呢?只要有万一的希望,这时候都要试试。
金国的信使在半夜的时候用绳子从城上爬下来,偷偷越过王金龙的包围圈,分赴两国去求援。为了确保成功,他们还特意多派了几个信使。只是信使多了,漏网的希望大增的同时,落网的可能也大增,因此不用去打探,被擒住的信使就送到了王金龙面前。
发现了金国的动作,王金龙还真挺担心的。宋朝且不说,那边的皇帝、大臣的大脑回路很特别,没法猜测他们到底会做出什么决定,但成吉思汗估计会来援助。
不管成吉思汗屠杀了多少人,可有一点必须承认,就是他绝对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不管他和王金龙有没有仇,只凭政治嗅觉就能判断出,王金龙是比金国更棘手的强敌。即便成吉思汗不进中原,一门心思的往西打,两家也毕竟是接壤的,两强相邻,必有一战!何况成吉思汗怎么可能不进中原?所以援助金国就是必要的了。
金国已经是苟延残喘,但中都的城墙高大厚实,防守的兵力也有七八万之多,想打下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蒙古大军的战力更不用说,如果动员二三十万大军来袭,和金国里应外合,还真够王金龙受的。
因此,王金龙决定立即攻破中都城,不能再等了!
攻城战一开打,王金龙就摆出了全力以赴的架势。但是他起家的十万大军都没动,真正拿命往上填的,都是起兵之后收编的部队。其中有金国的,也有金国属下各个小军阀的,还有一些是土匪流寇。用这些人当消耗品,王金龙一点都不心疼,拼命的催促他们猛攻,不得后退一步。
有王金龙的十万大军当督战队,那些杂兵要是敢后退,必定会被执行军法。唯一的生路,就是打下中都城!只要消灭了敌人,不但能活命,还会立下大功,弄个封赏什么的。所以这些杂兵也都疯了,不要命的狂攻。
杂兵的整体素质很低下,可也偶尔有一些高手猛将。其中有两个人引起了王金龙的注意,一个叫许大锤,出身绿林,是一个山寨的四当家。有天生神力,使一柄重达八十斤的链子锤,勇不可当!就是脑子不太好使,他的武功在他们山寨是第一份的,却被前面三个哥哥骗的只能当四把手。
还有一个叫丁立,则是出自金国属下的小军阀。不过他可不是什么军阀,而是军阀身边的亲兵队长。而且他的武功也不算高,只是这家伙带领着亲手训练的百余个兄弟如同一体,在攻城战中大显神威,表现抢眼。
对于人才,王金龙向来是不吝提拔的。于是山寨四当家、亲兵队长,全都迅速升官,远远超过了他们原来的军主和哥哥。而这两人的迅速提拔也刺激了其他人,打起仗来都积极了很多,给城内的金兵带来更大的压力。
强攻了三天后,王金龙终于亲自率领手下的精锐大军出手了。他自己带一路,郭靖、杨康各带一路,再加上许大锤和丁立的队伍,五个攻击点同时发力,立即在城墙上撕开了口子。
这个时代的城市攻坚战,主要的战斗场所就是城墙和城墙外百余步这个范围内。城内的守军依靠城墙之利,能够以少敌多、以弱胜强,可一旦城墙被突破,立即就会士气崩溃。即使没崩溃,最多就是缩回皇宫、城主府等另一个有城墙的地方继续抵抗,极少有巷战的概念。所以当王金龙首先突破城墙后,金兵立即溃败了下去。
但金国立国百余年,好歹还是有一批死忠的。这些人眼看大势已去,依然不肯投降也不愿逃跑,而是选择了死守皇宫。可惜对王金龙来说,皇宫的城墙更容易破,一个冲锋就拿下来了。
中都城拿下来了,就该是狂欢的时候了。在这个历史时期,金国绝对是第一流的富裕国度,和宋朝不好比,但绝对比刚崛起的蒙古强的多。作为金国的首都,中都城自然也富裕的很,尤其是城中有很多王公贵族,个个家里都富丽堂皇。现在都是王金龙了,当然要全部收缴。
只是在收缴财物的时候,王金龙全部用自己的本部人马,那些杂兵全都靠边站。这让杂兵们都很不服气,打硬仗的时候用他们,现在到发财的时候了,居然把他们都排除在外,也太不公平了。为此还出现了小小的骚乱,要不是郭靖、杨康等人镇压得力,只怕就是大乱了。
但很快他们就知道王金龙为什么不用他们了,因为负责收缴财物的士兵,没有一个私藏的,所有的东西全部上缴。然后再统一计算,其中的三成按照各自的功劳分发下来。
王金龙就是要告诉他们,想要荣华富贵,只能靠功劳来换,想要趁乱打劫、中饱私囊,那是休想!